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历史学院研究生志愿队赴镜湖书苑开展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二十八讲——“镜湖公园及周边景点的前世今生”专题小课堂

编辑:吕永鑫 预审:韩家炳 终审:桑青松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次数: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袁红 图/袁辰雪 陈振洋)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担当文化弘扬使命。3月15日,历史学院“青研有为”志愿队走进镜湖书苑,举办了简明历史小课堂第二十八讲。本次课堂以“镜湖公园及周边景点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听众了解镜湖公园的由来与意义,弘扬芜湖城市史与建筑文化。课程由“青研有为”志愿队负责人何煦冬主讲。

课堂伊始,何煦冬展示了一张石雕人物照片并提问大家:“小朋友们今天来书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书苑旁边这个持卷远眺的雕像啊?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小朋友们纷纷猜测:“这肯定是一位古人!”“这是修建镜湖书苑的人,建造雕像是为了纪念他。”一位小朋友的父亲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南宋状元张孝祥,当年他捐田百亩田疏浚的湖泊,就是我们眼前的镜湖。”小朋友们纷纷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听一听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随后,何煦冬介绍了张孝祥。他讲解道:张孝祥,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书法家。他12岁时迁居芜湖,芜湖是其第二故乡。张孝祥23岁在殿试中以“忠孝立身”的策论震动朝堂,成为芜湖当地第一个状元,并且在官场沉浮中始终坚守“清心为治本”的信念。何煦冬问道:“看这月牙形的湖面像不像一面铜镜?”小朋友们纷纷点头,何煦冬说张孝祥当年取其“以史为鉴”之意命名镜湖,后来“镜湖”这个充满诗意的称呼始终在百姓口中流传,如今,镜湖公园基本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格局。何煦冬还向大家科普到,我们现在身处的镜湖书苑,当年就是张孝祥的读书处。

随后,小朋友们跟随何煦冬的讲解,将目光投向了镜湖中的步月桥。何煦冬详细介绍了桥栏上的云纹雕饰,并告诉大家这座始建于1803年的石桥见证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雅集。其后何煦冬讲至柳春园雕花窗棂间透出的“烟柳画桥”匾额,并朗读了匾额上张孝祥《蝶恋花》中的名句:“平仄声韵惊起白鹭两三。”在庄严肃穆的步文亭前,何煦冬讲述起王步文烈士的事迹。当听到这位29岁的革命者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壮烈牺牲时,孩子们脸上肃然,课堂变得安静。

最后,何煦冬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鸠兹广场与芜湖的城市记忆。“谁能说出这个青铜雕塑的名字?”何煦冬指着展翅欲飞的巨鸟发问。孩子们争相举手:“是鸠兹鸟!战国时我们这里就叫鸠兹邑!”何煦冬引导大家看着十二根汉白玉浮雕柱前的“干将铸剑”“米市繁华”等图案,将芜湖千年文脉娓娓道来。课堂在家长和小朋友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此次专题小课堂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镜湖公园及周边景点的由来,知晓了家乡芜湖的城市历史。未来,历史学院“青研有为”志愿队将继续发掘专业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精神,不断为科普历史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