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大先生”讲堂-历史学院-“东汉光武帝的度田问题”报告会

编辑:吕永鑫 预审:桑青松 终审:桑青松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

本网讯历史学院 陈睿峻)为提升历史学院学子的科研素养水平,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东汉度田等土地制度,4月7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学者、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晋文教授应历史学院邀请做客“大先生”讲堂暨知远论坛第227讲,于花津校区文典楼B108报告厅作了题为《东汉光武帝的度田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主持,多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晋文教授从传世文献中的度田切入,娓娓道来地对光武度田的学术争鸣进行了梳理,依托学术史的脉络介绍了学术界对于光武度田问题的不同观点。通过对学术界长期对该问题的回应与对话,晋文教授对于“度田成功说”和“度田失败说”这两种互相抵牾的观点进行了辨析与评价,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无论成功说还是失败说都是失之偏颇的。

接着,为了更好厘清光武度田这一问题,在对学术史的回顾基础上,晋文教授提出,讨论光武度田的前提是对度田的基本概念的正本清源。基于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深度分析,他指出由于先秦国家的税收建立在土地掌握情况之上,所以核地制度早已常态化运行,战国时期的提封田制度和程田制度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核地制度早已固定化,那么度田制度应另有所指。晋文教授认为度田应该是一种土地复核制度,而后人在度田概念上混淆了常态化的核查制度与临时性的运动检查。他认为不能武断地评价光武度田的成功与否,就结果来看光武度田的效果应该是有限的。

晋文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启发了在场的师生,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也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指出做学术不可以回避不利于自己的史料,而应当将其作为深化学术的跳板。在如何对待前贤成果问题上,晋文教授也提醒大家“不能因今天史料的丰富而自视高明”,应该学习前贤的分析论证过程。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中如何处理常识性问题、光武度田失败说是否受到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提封田的三亩之限制是否有何深意等方面。晋文教授根据自身治学经验与心得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学生普遍表示将会认真吸收晋文教授的指导与建议,并将所学运用在之后的学习科研中。

刘道胜院长对晋文教授的莅临表示了感谢,并对本场讲座作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晋文教授的讲座,号召在场的同学们学习晋文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质疑批判精神,从史源学的角度进行讨论;他建议同学们做学术一定要回顾学术脉络,做研究综述不能仅罗列而不评述,一定要有评论有对话;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晋文,本名张进,1958年生,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学者、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秦汉三国简牍经济史料汇编与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兼及战国史、魏晋史、经学史和简牍研究。著有《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桑弘羊评传》(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随园史学文库)等,主编《中国帝王图志》《泰州通史》等,在《光明日报》《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70余篇。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