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历史学院2025年第一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编辑:吕永鑫 预审:韩家炳 终审:桑青松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

本网讯(历史学院 张千雨)4月11日下午,历史学院于文典楼B316教室成功举办2025年第一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2023级博士崔媛主持,邀请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后陈宁、博士王箬翾进行主讲交流,历史学院教学副院长丁修真、中国史教师丁坤丽、研究生辅导员吕永鑫及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

丁修真对陈宁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与会同学踊跃交流,了解当前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丰富史学研究方法。

随后,陈宁围绕“帛书医方编纂特点”进行自身研究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帛书《养生方》的基本情况。帛书《养生方》是1973年冬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的一种,《养生方》被单独抄在一幅帛上,前面是正文,最末是目录,全文应有6000余字,但因多次折叠缺损严重,经复原得十余帛片,仅存3000余字。字体是古隶体,其抄写年代大致在秦汉之际,篇题系当代整理小组据其内容所拟。从《养生方》篇末的目录来看,该篇帛书共分32种医方,由于帛书残损,实际只有27种保存下来,内容主体属《汉书·艺文志》“房中”类,并包含方术。陈宁指出帛书《养生方》对于了解古代的养生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编纂特点分析中,陈宁通过比对《养生方》、里耶秦简与《伤寒杂病论》,指出《养生方》“每方后皆记方几”的“几”实为方剂编号,其编码逻辑与律令简条目编号制度相通。进一步表明,《养生方》编纂遵循“以类相从”的主题聚类原则,辅以“时序排列”的编次规则,形成层级化知识架构。

在互动环节,针对与会师生所提的“马王堆《导引图》的主要动作类型及其舞蹈性特征,与五禽戏是否存在关联?”“出土的简牍帛书中的保养内容是否?”“汉代人对于‘养生’二字的理解”“埋葬文书的性质以及它与墓主人的关系”“先秦两汉简帛文献的编纂体系中,‘以类相从’的文本组织原则究竟属于制度性规范抑或经验性传统?”“如何在新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将所发现的问题与自身研究相结合?”陈宁一一给予解答,并对提问同学的问题意识表示肯定。他鼓励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先博后约”,研究者需建立跨学科视野,避免局限于单一专业领域,在广泛涉猎中捕捉学术生长点。对核心研究方向需投入系统性学术关注,形成深度知识架构。同时应建立规范的阅读方法论,通过学术笔记及时记录研究疑点,这些阶段性存疑往往能在后续跨文本阅读中实现知识迁移,触发顿悟式学术突破。

座谈会的最后,与会研究生向陈宁老师表达了诚挚感谢。这场座谈不仅深化了学院研究生对《养生方》文本结构的认知,激活了青年学子对“物质载体-知识生产”三维研究范式的实践热情,增强了研究生的史料储备,开拓了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更增进了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社科院大学的交流,助力提高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