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历史学院研究生志愿队赴滨江书苑开展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三十六讲暨“芜湖记忆”系列之“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第一讲

编辑:吕永鑫 预审:宫超 终审:童华卿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曹恢毅 图/袁辰雪 朱健男)传承芜湖历史记忆,赓续江城未来荣光。4月20日,历史学院“青研有为”志愿队,走进滨江公园的滨江书苑,开展了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三十六暨“芜湖记忆”系列之“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第一讲,旨在通过翔实的史料辅佐与生动的语言描绘,向听众讲述芜湖近代开埠史与近代化历程。课堂由2023级入党积极分子何煦冬授课,活动吸引了三十余位芜湖市民参加。

何煦冬首先简要地回顾了之前的“芜湖古城史”系列课程,展现了芜湖的悠久历史及辉煌成就,使听众认识到了芜湖开埠前即有重要地位。随后他展示了天主堂、米市街等五张芜湖景点老照片,引导现场观众进行辨识互动,不少观众都能准确识别出这些景点。何煦冬由此引入芜湖近代史的讲解。

首先,何煦冬向听众们讲述了芜湖开埠前的经济和军事功能。他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现场观众身临历史现场,欣赏了繁昌窑出产的精美青白瓷窑、踏足江南最早开发的圩田万春圩、走进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会馆——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参观了颇负盛名的芜湖浆染业和独具特色的芜湖铁画……以上种种都彰显了芜湖开埠前的经济功能。随后,何煦冬补充说明芜湖是古代长江防线的一环,军事地位突出,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大小政权都围绕芜湖展开过争夺占领。

在讲述芜湖古代的重要地位后,何煦冬从近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引,梳理了芜湖近代化的过程。何煦冬展示了《中英烟台条约》的文本内容,指出其是芜湖开埠的开端,并补充说明此条约前的《中英新订条约》中就已有开芜湖埠的内容但未生效,在马嘉理案爆发后,清政府出于妥协,才正式将芜湖开为通商口岸。关于芜湖开埠后的历史,何煦冬重点讲述了开埠对芜湖对外关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他介绍了范罗山上的英驻芜领事署和雨耕山顶的英驻芜领事官邸的前世今生,并指出清末外国驻芜总领事以英国人为最多,还常兼任他国领事。而在城市发展方面,芜湖开埠后租界出现且扩张迅速,文教宗教医疗等事业受到影响,租界区、古城区、今弋江区和镜湖区被打通,芜湖城市形态发生较大变化。

课程最后,何煦冬向听众介绍了《芜湖旧影·甲子流光》和《芜湖旧影·百年时光》两本照片集,并展示了书中收录的部分近代芜湖老照片,听众们将其与授课内容结合,感悟到近代百年芜湖的巨大变迁。

本次课堂是“芜湖记忆”系列活动之“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的第一讲,为芜湖市民提供了了解芜湖开埠历史、领略芜湖近代轨迹的机会。未来,“青研有为”志愿队将继续推进芜湖地方史专题课堂,讲述更加动人且精彩的芜湖故事。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