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历史学院研究生志愿队赴滨江书苑与老海关开展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三十八讲暨“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第二讲

编辑:吕永鑫 预审:宫超 终审:步献新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袁红 图/杨悦 冉艳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担当文化弘扬使命。5月5日,历史学院“青研有为”志愿队走进滨江书苑与老芜湖海关,开展了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三十八讲。本次课堂是“芜湖记忆”系列活动之“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的第二讲,本讲主题为“芜湖开埠及其近代化(1876-1936)——芜湖海关与芜湖米市”,旨在让听众了解近代芜湖的开埠历史,宣传芜湖近代历史景点。课堂由何煦冬进行授课,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初二8班15名学生以及部分芜湖市民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何煦冬以芜湖城市宣传视频和芜湖海关旧址开放的新闻为导入,引出了本次课堂的授课内容。 首先,何煦冬介绍了“芜湖常关”的由来与芜湖海关的出现,展现了芜湖海关的历史发展轨迹。他以老芜湖海关大楼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图片介绍其建筑风格与功能。

随后,何煦冬结合视频讲解老芜湖海关旧址的修复过程,结合历史档案,将老芜湖海关自1877年2月成立以来的历史,随着芜湖海关的创立,芜湖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兴办,涌现出了许多人才,文化遂兴,郁郁彬彬。

最后,何煦冬从芜湖海关转向芜湖米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民国报刊《申报》等史料的形式介绍了海关兴起与芜湖米市由弱到强之间的关系,米市达到了“堆之如山,销之如江”状况。随着米市的发展,芜湖的航运业、金融业、工业、商业也得到发展,也大幅提升了芜湖经济。

课堂结束后,何煦冬带领现场观众一道前往老芜湖海关旧址进行了实地参观并进行讲解,他总结道:“芜湖因港而兴,在古代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近代芜湖因不平等条约而开放,帝国主义的到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芜湖的近代化与经济的发展,但其经济掠夺也让芜湖乃至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老芜湖海关,正视那段历史。”

本次课堂是“芜湖记忆”系列活动之“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的第二讲,为芜湖市民提供了了解芜湖开埠历史、领略芜湖近代发展轨迹的机会。未来,“青研有为”志愿队将继续推进“芜湖开埠史”专题课堂,讲述更加精彩的芜湖故事。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