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学术文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学术氛围,5月1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大先生”讲堂第二期“人工水塘对两栖类的生态陷阱作用”以及“基因交流与物种形成”学术讲座在生化楼后3楼B335A会议室成功举行。讲座分别由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智勇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进化遗传与发育学科研究组张宝林副研究员担任主讲人。
主讲人袁智勇研究员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育研究,致力于物种的鉴定、形成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及保护工作,并于2020年入选全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本次讲座袁智勇以人工水塘为例,从“生态陷阱”的定义出发,系统阐述了两栖类动物在人工环境影响下的种群动态以及适应程度差异,增强了我们在人工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态影响方面的深度认识。
张宝林副研究员所在团队主要从事灵长类动物的进化遗传与发育研究。本次讲座他基于多组学测序技术,整合进化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手段和思想,向我们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物种的形成以及群体分化的遗传学基础;并以灵长类为例,向大家介绍了选择和适应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讲座是落实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学术氛围浓厚,不仅丰富和活跃了我院师生的学术热情,还搭建了一个便于学者交流和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