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字里行间满含温暖,催人奋进,在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
安徽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季行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肯定了戍边支教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让我回想起在四川省松潘县的支教时光。在海拔3000米的藏区,我用在师大所学到的教学本领将“听党话,跟党走”的道理植于孩子们心间。今年我即将毕业,加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去,支教经历使我更能深刻理解“铸魂育人”的时代重量,也为我走向高校思政讲台积累经验。从西部支教到高校育人,我辈新时代青年既要当扎根祖国大地的理论“播种者”,更要做贯通课堂与实践的信仰“摆渡人”,用自己所学所思所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文学院2023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戍边支教志愿者的回信,高原寒夜备课的灯光、酥油茶氤氲的晨读声再次萦绕心间。作为一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支教实践中的专业交融,让静态的文字学理论焕发新生。我们正在用横竖撇捺搭建文化认同的阶梯,以专业智慧守护中华文明基因库的多样性。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这封穿越崇山峻岭的回信,正是新时代教育戍边人最珍贵的哈达。

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儒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我深感振奋。2022年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那片雪域高原上,我不仅见证了基层教育的坚守与希望,也在服务与奉献中收获了成长。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回到校园,我继续在躬身实践中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安徽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4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施瑞阳: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青年志愿者的心田,让我不禁回想起教室窗外经幡飘扬的猎猎声与孩子们齐声朗读的清脆童音,回想起去年冬天家访时,藏族阿妈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倒进印着黄山迎客松图案的瓷杯——这皖藏情谊的温度,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未来,我将继续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教育科学学院2024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张智子: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青年何为?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跨越山海的教育守望里,藏在用知识点燃边疆希望的炽热信仰中。青年人的“大志”不必惊天动地,只需将个人奋斗嵌入国家叙事的经纬。作为研究生,应以“顶天立地”的追求践行使命,“顶天”是紧跟前沿、勇攀学术高峰,“立地”是扎根实践、回应现实所需,在“小切口”中书写“大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