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男,中国共青团员,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无止境,好学不倦
李蒙同学在2018年进入本校生物学专业读研,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稳扎稳打,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并时常与导师交流,探讨学术问题,这使得他在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上的成绩非常优秀,获得多项荣誉奖励,2022年获得安科生物二等奖学金,同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不屈不挠,笃行致远
李蒙同学在硕士期间就跟随沈小鹏副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干细胞定向分化及命运决定、横纹肌发育等方面研究。研一时积极阅读相关专业文献,丰富知识储备,并参与实验室相关课题研究,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在实验室团队对miR-322/-503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相关文章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中科院1区,IF:9.685)。
研二时他实际参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由此探究低氧在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低氧通常由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在这项研究中,他发现低氧与HIF-1α在中内胚层分化中具有相反作用,更进一步的说,HIF-1α会对低氧造成的影响产生微调作用。这个发现固然令人欣喜,但投稿历程却充满挫折。“Nevertheless, without further elucidating these relationships in vivo and …, I am sorry to say that we are not convinced that the novel biological insights …” 幸运的是,在一一详细回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后,其相关文章以与导师共同一作的方式最终发表在BMC Biology(中科院1区,IF:7.364)。此外,基于这项研究撰写的毕业论文《低氧调控胚胎干细胞向中胚层分化的机制研究》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厚积薄发,驰而不息
“树科研报国之志,践科研报国之行。”博士期间,李蒙同学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协作下,另辟蹊径地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相关实验验证,发现TNF信号可能作为miR-322/-503调控DM1肌生成过程的下游通路,其相关文章以一作发表于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中科院2区,IF:6.055)。
由于高通量测序的广泛应用,他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学习相关编程语言,利用公共数据库数据结合临床样本,发现EFNA1可作为宫颈癌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相关文章发表于Human Cell(中科院3区,IF:4.374)。此外,他还协助实验室团队成员筛选并鉴定CD8+T细胞侵润相关基因在宫颈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其相关文章以共同一作发表于Frontiers in Oncology(中科院2区,IF:5.738)。
李蒙同学在课题组中担任重要角色,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成功申报并主持1项2022年安徽省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HIF-1α通过经典Wnt信号通路调控中内胚层发育的机制研究》,在研究中,他表现出卓越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经常能够迅速解决科研难题并取得重要成果。此外,他还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广泛接触国内外的科研专家和同行,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和合作机会。
“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吗?”当年趴在泥土上观察小小蚂蚁的人曾充满了对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然而时光如梭,回顾四周,当年的同路人还剩下几人,他的成长历程证明了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卓越的能力和优秀的品德,具备成为一名中国杰出学者的潜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学风、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为祖国和人民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他叫李蒙,一位追梦路上的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