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振兴计划师大行】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风采展(一)——省级研究生教学名师

编辑:于珊珊 预审:韩玉刚 终审:桑青松 发布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

  引言:随着新学期的开启,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的温馨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并庆祝我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在2023年底荣获省级教学荣誉称号的教师们。他们的卓越成就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方维保:深耕中国现当代文学,引领研究生教育创新

  方维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学科带头人,方教授始终不忘提携后进,他通过结对子、共同发表论文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与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他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教育改革者。多年来,积极参与并主持了多次硕博研究生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不断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中推动了跨学科课程的设立,推动教材编写工作,《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论》等专著被多所高校列为研究生参考书目,惠及更多学子。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他也是一名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初心的师者。在教学实践中,强调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方教授还搭建了写作与评论平台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作家和学者来到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文学现象。

徐彬:历史学园地的耕耘者,徽州文化的传承者

  徐彬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教授始终坚守着对历史学研究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将最新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徽学研究新进展融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他的课堂,是学生们思维碰撞、智慧火花四溅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沃土。在教学手段上,徐教授不断创新,推动课程资源数字化,开发了丰富的徽州文书和家谱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同时将实践教学项目化,连续12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科研领域,徐教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拓宽了徽学研究的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了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为徽州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毫不吝啬,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成长为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徐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了120余篇论文,80余人撰写了徽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为徽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赵必华:躬身笃行守初心 立德树人洒春晖

  赵必华,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箴言。理论实践相结合,求真务实尝创新。他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比如,在《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的教学中,建构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际应用操作、以量表检验和课题训练为抓手、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教学研究促教学,言传身教育桃李。已主持两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二等奖。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指导的多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获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1名研究生获得省级科研项目,多位学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潜心科研结硕果,助力青椒共成长。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在《教育研究》《心理科学》《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SSCI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赵教授还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院5位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院“赭山青年学者论坛”指导工作,通过组建教授-青年博士教师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陈付龙筑梦信息安全,学以致用育英才

  陈付龙,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安全领域默默耕耘14年的学者,是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头人,更是教育创新的坚定实践者。作为副院长,他致力于优化育人制度,协助院长打造了一支称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全过程严格把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导师,他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动了多项省级教研课题,主编、副主编教材18部,获得多项省教学成果奖,指导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斩获学科竞赛奖项,培育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协助建设工业智能数据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近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0余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他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的践行者,荣获安徽省“一改两为”先进个人。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智慧健康小屋”,有效提升了核酸采样的效率和安全性近期,他还积极参加区域医疗数据安全共享平台方案设计,这些创新,不仅展现了团队的科研实力,更彰显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邮编:241002电话:(0553)591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