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嘉惠,女,中共党员,文学院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曾获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对于宁嘉惠来说,她的青春是一段厚植信仰的“花”样年华:她坚定信仰,积极进取,如同“向阳花”般朝着阳光蓬勃生长;她投身西部,助力脱贫,守护着大凉山的每一朵“索玛花”;她服务同学,引领成长,如“迎春花”般带动更多青年共同绽放。她高扬理想风帆,肩负时代责任,用拼搏和奋进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知行合一:党旗下的向阳花
“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本事是一点儿一点儿长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首先是做人,要厚德载物,这关系到能不能走得远、立得高、成其大。”在宁嘉惠的读书笔记上,工工整整的记录着《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宁嘉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修养。她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作为全国网络正能量青年代表参加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团团夏令营”,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习党史国情、共话青春理想。她连续两年参加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为脱贫成效画像,为时代变迁记录。
作为秘书学理论与秘书实务方向的一名研究生,宁嘉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扎实理论功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获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优秀研究生新生奖学金”“2020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宁嘉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化身网上谣言的“防疫员”和主流舆论的“扩音器”,以疫情防控网络志愿者身份投身疫情防控中。她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宣传疫情防控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转载官方媒体最新信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号召广大青年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用热血青春筑起防疫长城,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力量。

教育扶贫:大凉山的索玛花
本科毕业后,宁嘉惠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三尺讲台上,她是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一周24节语文课,是她与122名彝族学生最珍惜的时光;走出教室,她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她和这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弟弟妹妹们同吃同住,用最真挚的爱温暖着这座大山里的每一朵索玛花。
支教之余,宁嘉惠还在当地组织开展“星火团校”培训班、“童伴计划”留守儿童亲情陪护、“免费车票”等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孩子得到关怀。她以扶贫志愿者的身份深入村镇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全国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1017青年扶贫超市”等项目,开展“四好创建”、禁毒防艾宣传等工作,助力凉山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乡亲们眼中,这个穿着红马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城里姑娘”真正融入了凉山,她的热情和笑容如索玛花般阳光灿烂。《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了宁嘉惠在凉山支教的事迹,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她和团队拍摄专题纪录片《普格支教日记》反响热烈。
研究生期间,宁嘉惠没有停下教育扶贫的脚步,由她指导研支团在普格县开展的“推普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活动见证了普格县脱贫摘帽,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致信表扬。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青年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春同行:校园中的迎春花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学习之余,宁嘉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她如同校园中的迎春花,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共同绽放,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教育效果。研究生期间,她兼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和本科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引领广大青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思想引领固根基。她4次担任学院分党校班主任,带领160名入党积极分子、128名学生党员共同加强党性修养。她服务全省200余名学生骨干参加安徽省“青马工程”高校班,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调研观察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实践活动促发展。她统筹完成学校2019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1万余名志愿者走进基层。由她组织策划的“四史”知识竞赛吸引了全校学生广泛参与,反响热烈。她组织团员青年集中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暨阅兵式等活动,号召同学们共做信仰的坚定者、时代的奋进者、青春的搏击者。线上线下齐发力。宁嘉惠不断推进新媒体矩阵建设,结合青年关心的话题和时政热点发布微信、微博信息1800余篇次,紧紧把牢思想宣传阵地。她以笔为媒,讲好青年故事,撰写的新闻通讯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载,信息稿曾获评2019年度“全省共青团系统十佳工作信息”。

宁嘉惠有信仰、敢担当,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中奉献担当,她以拼搏奋进厚植青春信仰,让无悔青春绽放绚烂之花。